近年來「沈浸式體驗」這個概念興起,許多展覽、戲劇、活動都主打沈浸式體驗,但沈浸式體驗到底是什麼呢?
自身的看法,沈浸式體驗早就出現了,從傳統的電影、戲劇以視覺及聽覺為主體,中間隔著「第四面牆」,觀眾可以很容易分辨出體驗&現實的差別;漸漸增加互動式演出&4D座椅等更加深度的體驗;到近期的完全主打沈浸式體驗,差異在「能讓受眾進入了另一個世界」的程度。
所有說故事的重點:讓受眾進入故事的世界
人類是一種很愛聽故事的生物,所以世界上才會誕生這麼多傳遞故事的載體,不論是小說、漫畫、電影、戲劇、動畫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受眾在與載體互動時相信該世界的存在,並且與世界內的角色的情緒產生共鳴,就算離開了載體還是久久不能釋懷。
在幾年前沈浸式體驗剛出現的時候,也開始有主打「沈浸式遊戲」的主題,但卻被許多玩家表達負評,最主要的原因是玩家們認為那時候的「體驗」不是「遊戲」,這也可以看出「遊戲」跟「體驗」有個決定性的差異。
雖然遊戲也是一種故事的載體,但特別的是遊戲相較於其他載體,從很早以前就是讓玩家扮演遊戲世界內某個角色來跟世界互動,這也讓遊戲有一種很特殊特性:「玩家可以改變世界」。
遊戲最大的特點:深刻感受自身改變世界
遊戲會讓人愛上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「透過客製化的困難,讓玩家在突破後獲得成就感。」,因為要突破困難,玩家就必須透過選擇判斷、技術動作、策略運用等讓世界的故事線,往好的地方進展,最終看到結局,而當上述這些動作,如果無法跟遊戲故事線有關,玩家就會感受不到動力。
例如:超級瑪莉突破各種難關抵達公主位置,發現原來公主根本沒被抓走。這時玩家似乎就會開始思考自己前面花費心力跟時間到底是為什麼?
所以遊戲中讓玩家的互動幾乎都跟故事的主要目的有關,而這些互動讓玩家「感覺」自己是重要的,以此換取更多的成就感,當玩家投入越多,也會越沈浸於遊戲世界,進而產生正向循環。
總結:沈浸式體驗與遊戲的差異
沈浸式體驗是一種透過各種方法,讓受眾更容易進入設想的世界,因為科技的發展,這種沈浸的程度也會漸漸提高。而沈浸式遊戲則是奠基於沈浸式體驗,設計更多內容讓「受眾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」,藉此加深玩家的沈浸感!
